最近,咱们东部战区空军的一支部队进行了一次不太一样的训练。说它不一样,是因为这次训练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设定好的条条框框,就是要看看部队在突然遇到情况时,能不能快速有效地应对。训练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一个叫做“干扰”和“反干扰”的事情展开。
咱们平时生活里,可能不太会接触到干扰这个词在军事上的具体意思。但其实,我们的很多现代设备,比如手机、电视、导航等等,都离不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电磁波。军队里更是这样,他们的雷达要靠电磁波来探测远方的飞机、船只,飞机和地面的部队要靠电磁波来互相联系,甚至有些武器的制导也要用电磁波。可以说,电磁波就像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也是他们互相沟通的“电话线”。
那么,“干扰”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就是有人故意发出各种电磁波信号,去影响或者破坏对方的正常电磁设备工作。比如,让对方的雷达看不清目标,让他们的通信中断,或者让他们的导航失灵。这就像是有人在你打电话的时候,旁边突然制造很大的噪音,或者在你用收音机听节目的时候,有人故意发出杂音,让你听不清楚。在军事上,这种干扰可不是小事,它可能让一支部队瞬间变成“瞎子”和“聋子”,无法执行任务。
这次东部战区空军部队的训练,就是模拟了这种“干扰”的情况。训练中,扮演“蓝方”的一支小队,出动了一种装备了专门设备的无人机。这种无人机飞到空中后,就能探测到咱们自己部队雷达发出的信号。一旦探测到了,它就会按照预设的要求,向雷达发出一种叫做“组合干扰”的电磁波。
这种干扰波束是看不见的,但它对雷达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当无人机发出干扰信号后,就好像有一道无形的“剑”直刺向目标雷达。在被干扰的雷达站里,操作雷达的军人会立刻发现问题。平时雷达屏幕上显示的可能是清晰的目标光点或者航迹,但受到干扰后,屏幕上可能就会出现一堆乱七八糟的信号,或者目标信号变得非常模糊、跳动,甚至完全消失。这种时候,雷达就没法正常工作了,没法准确地看到空中有没有什么东西,也无法判断它们的位置和速度。
可以想象,在这种突发情况下,雷达站里的气氛一定非常紧张。操作员和他们的战友们,必须争分夺秒地解决问题。因为在真正的战场上,哪怕是几秒钟的耽误,都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如何快速有效地“反干扰”,让雷达恢复正常工作,就成了这次训练的关键。
原文中提到,雷达站的官兵们在雷达遭受干扰后,立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对抗干扰。这些措施包括:
首先是“调用原始视频”。这个听起来有点像回看监控录像,但实际上是对雷达接收到的原始信号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查看干扰发生前的正常信号和发生后的异常信号,专业人员可以判断出敌人使用了什么样的干扰手段,是功率很大直接压制信号,还是模拟假信号来欺骗雷达,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干扰方式。了解了干扰的类型,才能找到最有效的反制办法,这就好比医生看病,得先诊断出是什么病,才能对症下药。
接着是“改变工作频率”。咱们的电磁波设备,比如雷达,通常是在某个特定的频率范围里工作的。如果敌人知道了你用的频率,然后就在这个频率上使劲儿发干扰信号,把你这个“频道”给堵死了。这时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赶紧换一个“频道”,换到敌人不知道或者干扰不到的另一个频率上去工作。但是,电磁频谱资源是有限的,而且要快速准确地找到一个没有被干扰的、适合工作的频率,这需要操作人员非常熟悉设备性能,并且反应迅速。
同时,他们还会“查询邻站受干扰情况”。现代的雷达系统很多都是联网工作的,一个雷达站是整个雷达网的一部分。如果一个站被干扰了,可能是敌人只针对这一个点进行攻击,也可能是更大范围的干扰行动。通过了解周围的其他雷达站有没有受到干扰,可以判断敌人的干扰范围有多大,攻击的重点在哪里。而且,如果友邻雷达站没有受到干扰,它们还可以提供信息支援,帮助弥补被干扰区域的盲点,或者协助被干扰的雷达判断情况。这体现了现代军事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原文里还特别提到,“数种反干扰手段多管齐下”。这说明,对抗电磁干扰不是只有一两种方法,而是一个工具箱里有多种工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这些手段可能包括上面说的改变频率、分析信号,也可能涉及到雷达设备自身的一些抗干扰技术,比如通过特殊的信号处理算法来从干扰中把有效信号“抠”出来,或者使用有特殊性能的天线等等。这些技术的组合运用,就像是给雷达穿上了“防弹衣”,并且赋予了它反击的能力。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从发现雷达被干扰,到采取各种措施最终消除干扰,让雷达显示屏恢复正常,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的几十秒”。几十秒!这在平时可能感觉时间不长,但在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上,几十秒的时间非常宝贵。能够在这几十秒内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意味着部队没有长时间失去探测能力,能够在关键时刻依然能够“看清”战场态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这个快速反应的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平时刻苦训练的结果。原文里说,“训练室日夜耕耘的付出化作频谱战场上的制胜法宝”。这说明,雷达兵们平时在训练场、在模拟室里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努力,反复练习各种操作,学习各种干扰样式和反制方法,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下意识地、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他们平时把功夫下到了,关键时刻才能拿得出来用。
原文最后提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打仗就像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态,要根据具体情况变化。现代战争更是这样,敌人的战法和手段 constantly (不断地) 在变化,尤其是在电子对抗领域,新的干扰技术层出不穷。所以,部队的训练也必须不断地更新和调整,不能总按老一套来。
近年来,咱们的部队一直强调要按照实战的要求来训练,紧密结合部队在实际作战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把训练的背景设置得更真实,把训练的课目设置得更困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锤炼部队在未来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和适应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这次东部战区空军某部进行的这种“不设条件、不打招呼”的突击式演练,正是这种实战化训练的体现。它不是为了给谁看,也不是按照预设的剧本走一遍流程,而是真正把部队拉出来,放在一个近似实战的环境里,看看他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能不能扛得住,能不能打得赢。这种训练虽然很辛苦,但对于提升部队的真本领、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样的训练,部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在电磁对抗这个重要领域的作战能力。
#热问计划#
最正规的股票杠杆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